《僵化的練習與慣性的思維》
從我們接觸瑜珈開始,似乎就非常習慣在課堂中聽從老師給予的指令進入到各種不同體式動作,簡單來說就像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認真的聽著老師的口令、認真的把自己身體帶到老師指定的位置、認真的把每個技巧記熟、認真的把每個動作做到位⋯
回想在這反覆練習的過程中
我們是否忽略了⋯
「專注的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與當下的需要」
「專注的觀照身體帶給我們任何細微的訊息」
「專注的思考這些動作的模式真的適合我嗎」
事實上,每個人的身體結構與條件都是截然不同的,就連身體的左右兩邊也不會是相同對稱的。那麼~
🔹體式動作的呈現只能有一種樣貌嗎?
🔹完成式的標準又該是由誰來定義呢?
🔹每一個體位法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
如果你能夠明白,體式的練習是進入瑜珈的一個路徑,真正的啟動與連結需要的是覺察自我的能力培養,包含你的呼吸和心念。如果只是停留在不斷地複製與動作的模仿,或是永無止盡的追求更高難度的姿勢,也許你還沒走入瑜珈。正因為我們不是機器人,每個人都應該嘗試找出合適自己的練習模式與深度,我們需要的是在動作中的探索與彈性,有智慧的判斷、調整與修正,在放下與控制之間找到平衡的狀態。當身體的覺察能力、呼吸的覺察能力、心念與情緒的覺察能力提升了,瑜珈練習不會僅侷限在瑜珈墊上而已,它會以不同樣貌真實的引導你落實在每一個生命的當下。
#尊重
#理解
#包容
#接受
#放下
🔗相關文章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94769804015657/posts/1118866258272669?sfns=mo
🔗相關課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94769804015657/posts/1250271191798841?sfns=mo
☎️聯絡方式:
*請洽KOKOMI老師0989-488469或私訊
*LIne ID: ginakeigo